反欺凌,从包容每一个不同开始
在杭州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,我们有引以为傲的完善的幸福关怀体系,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安全、被重视、被托举。校历中的重要活动“反欺凌周”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。
今年11月10日(周一)至11月14日(周五),全校师生共同增进了对欺凌行为的认识,倡导友善待人,鼓励学生勇敢抵制伤害行为。通过课堂学习、讨论与特别活动,我们再次强调要为所有人营造包容万象、互尊互敬的环境。
什么是“反欺凌周”?
“反欺凌周”是一项全球性倡议,旨在鼓励学校通过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欺凌的形式及其危害,倡导在校园中践行友善、尊重与包容的价值观,并激励学生在遭遇或目睹欺凌行为时勇敢站出来发声,共同营造安全、温暖的校园环境。
欺凌是指蓄意反复伤害他人身心的行为,可表现为言语、肢体、网络(网络欺凌)或社交排斥。同时,学生也需明白,一次性的争执或朋友间的小矛盾并不等同于欺凌。
为什么反欺凌如此重要?
欺凌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、自信心与学业发展。在杭州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,我们相信预防欺凌的关键在于教育。我们致力于帮助学生识别欺凌行为并了解其后果,培养同理心与情商,并鼓励他们在遇到问题时,能够自信地向值得信任的成年人寻求帮助。主动应对欺凌,才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,让每位学生都能茁壮成长。
在反欺凌周,我们开展了哪些活动?
反欺凌专题课堂
各班都参与了一节特别的反欺凌主题课程,学生们探讨了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欺凌(以及哪些行为并非欺凌),了解了欺凌可能呈现的多种形式,并学习如何成为一名“挺身而出者”——在目睹欺凌时,主动向信任的成年人汇报并协助制止欺凌。
这些课程再次强化了惠灵顿的勇、仁、礼等核心价值观。
11 月 10 日(周一)的“怪袜日”
本周初,师生们把穿着不成对的袜子,用轻松欢快的方式彰显个性与多元。“怪袜日”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息: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这份独特值得被庆祝。它也提醒学生,欺凌往往源于对“不同”的偏见,而这种“不同”可能体现在外貌、兴趣或背景等方面。
当我们把不成对的怪袜子穿在脚上,就是在宣告:我们要接纳差异,而非嘲笑差异。这种兼具趣味与深意的方式激励着大家探讨“包容”和“尊重”的意义。
阻止欺凌,学生可以做些什么?
在杭州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,我们鼓励学生积极行动,共同营造友善、尊重与互助的校园氛围。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影响力:勇敢发声——当看到欺凌时,及时告诉老师或信任的成年人;友善待人——哪怕是微小的善意也能带来巨大的改变;不去附和——即使是笑声也可能助长伤害;伸出援手——一句温暖的话语,便能让他人感受到关怀与力量。
反欺凌周不仅是一场活动,更提醒着我们要以营造彼此尊重、友善相待的校园文化为己任。在杭州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,我们将持续努力,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安全与被重视,赋予学生成就最好自我的力量。
让我们把“反欺凌周”的精神延续到每一天,携手同行,让欺凌无处容身。
相关资讯

_1753757388796.png?x-oss-process=image/interlace,1/resize,m_lfit,w_1200/quality,q_90/format,webp)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