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GCSE中国顶尖奖:不焦虑不内耗,从转换赛道到登顶全国
在2025年6月的IGCSE全球统考中,惠灵顿(中国)教育集团杭州校区高中部学子Steve凭借卓越的学术表现,荣获信息通讯技术科目的“中国顶尖奖”。这一殊荣不仅代表着中国区该科目的最高成就,也是对他扎实的知识积累与不懈探索精神的最好注解。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成就,他的语气依旧平和而笃定——就像他在惠灵顿的成长轨迹,从未被喧嚣裹挟,只凭一份内在的驱动力稳步向前。
加入惠灵顿之前,Steve曾在马来西亚的一所国际学校就读。那段经历于他而言,是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觉醒。他记得,在公立学校的那些年,自己几乎就是一台“答题机器”,知道怎样解题,却从不曾思考为什么而学。当所有人都围绕分数转动时,国际学校的经历让他第一次看见教育的另一种面貌:原来,体育场上的汗水、舞台上的掌声,和试卷上的分数一样,都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光。那一刻起,他开始意识到,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止于成绩,而是关于人本身的完整——这段经历也为他后来在惠灵顿的成长埋下了伏笔。
来到惠灵顿之后,Steve的成长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。开放而严谨的课程体系、跨学科的学习模式、充满挑战的学术环境,都让他在一次次探究中逐渐建立起自我驱动的学习方式。今年的IGCSE考试中,他斩获了9门科目的A*成绩,这份优异成绩正是他主动设定目标、规划路径,并在团队中不断学习与协作的最好见证。
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寻找逻辑的秩序,还是在信息技术中构建创新的可能,Steve都以高度的专注与热情,去探索知识背后的意义。惠灵顿倡导的全人教育理念,让他从一个被动学习的“好学生”,成长为一个能以批判性思维审视世界、以独立精神追寻真理的学习者。
Steve常说,惠灵顿带给他的,不仅是知识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——一种敢于提问、勇于求解的精神。他坚信,真正的精英教育,并非培养统一标准下的“优秀产品”,而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“非对称优势”。“就像惠灵顿教会我的那样,”他提到,“全国第一的头衔,从来只属于那个最像自己的人。”
Steve钟情于物理学。在惠灵顿,他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物理竞赛,并取得了英国物理挑战赛(高级)金奖和物理碗全国银奖等荣誉。对他而言,物理不仅是一门学科,更是一种用数学模型解释现实世界的方式。抽象的公式与具体的现象在他眼中紧密相连,让他对自然规律充满敬畏,也不断激发着他探索未知的热情。
谈及这种热情的源泉,他常会想起自己最敬仰的物理学家理查德·费曼的一句话——“大自然的想象力远比人类伟大”。这句话提醒他保持谦逊与好奇,也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力量。
在惠灵顿的课堂上,他不仅是一名勤勉的学习者,更是一位主动求知的思考者。他说,最宝贵的,是学校给予他的那份“学习的自由”——那种可以去问“为什么”的勇气。“我学会了不只是‘记住知识’,而是去‘理解知识’。当我真正理解一个原理,它就会在我脑海中生根发芽。”
Steve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——“聪明学习,而不仅是努力学习”。他善于运用费曼学习法、闪卡、思维导图和SQ3R阅读法(浏览、提问、阅读、背诵、复习)来理解和巩固知识。他强调,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理解而非记忆,知识只有融入自己的思维网络,才能真正生根发芽。
理科练习中,他注重反思,总结每一道题的优点与不足,让学习成为不断迭代的过程。即便面对压力,他也会通过短暂冥想恢复专注,以保持稳定的学习节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。
值得一提的是,Steve展现出的强烈好奇心与探索精神远远超出了学术的范畴,他对电子工程有着近乎本能的兴趣,这份兴趣源于对电子技术的神秘感以及掌握原理后的创造性满足感。
暑假期间,他将电子与音乐的热情结合,亲手搭建了一套高保真音响与功放系统,从电路设计到焊接装配全程自主完成。这个过程不仅带来了成就感,也让他在实践中体验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。
“那种成就感很奇妙,好像我在和声音对话,用电子的语言去表达情感。”
Steve与他设计组装的音响与功放系统
除了科技的理性世界,他也沉醉于东方的静谧之美。他喜欢泡茶,尤其钟情于中国“功夫茶”的讲究与从容。“泡茶的过程很像在冥想。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精确与专注,水流声、茶香、热气升腾,都会让我安静下来。那种仪式感让我学会如何在快节奏中保持平衡。”
从复杂的电路板到一盏清茶,从科学的逻辑到人文的温度,Steve的兴趣版图宽广而立体。他像是一位在不同世界间穿梭的探索者,既能精确地分析,也能细腻地感受。
学业之外,Steve还是杭州校区的新一任学生会主席,而他对“领导力”的理解,也远比同龄人深刻。“在我看来,领导力并不是发号施令,而是倾听和激励。一个好的领导者,应该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被尊重、被需要,并且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他说自己加入学生会的初衷很简单,“我想为这个社群做点事。”无论是组织活动、协调项目,还是代表同学发声,他都尽力让每一个声音都能被听见。“惠灵顿的五大核心价值——仁、义、礼、勇、信——在我心中不仅是价值观,更是生活的准则。”
为了兼顾学业与事务,他建立了一整套自我管理体系。每学期、每周、每天,他都会制定目标与优先级,用“艾森豪威尔矩阵”判断事务的重要程度,并定期反思自己的执行效果。
“高效的时间管理就像一场实验——你需要不断调整变量,才能找到最优解。”
他甚至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,用来记录突发的想法或灵感。“有时候灵感就是那一闪而过的火花,记下来,就不会被浪费。”他说得轻描淡写,但这种有意识的自我管理,正是他能在高压下保持高效与清醒的原因。
Steve还曾参与校园TEDx演讲。他曾作为压轴演讲者站上舞台,在公开演讲中锻炼组织思路、表达想法和与观众建立联系的能力。演讲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自信,也让他体会到语言的力量——可以启发他人,同时激励自己更勇敢地表达观点。
在惠灵顿的成长过程中,Steve收获最大的,是求知欲和内在驱动力的培养。学校提供的多元化教育,使他学会为了理解而学习,而非仅仅为了成绩。这种成长型思维,让他在学术、领导力、社交和情感各个方面都获得均衡发展,也为未来的持续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如今,Steve不仅是一位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,更是一位拥有成熟思维与广阔视野的年轻学者。他对知识的热情、对生活的感知以及持续探索的能力,使他成为惠灵顿全人教育理念的生动写照。
从马来西亚到杭州,从“答题机器”到主动探索,如今的Steve,依然在不断探索更广阔的世界——但无论未来通向何方,那份源自好奇的热爱与自我驱动的能量,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持久的底色。
相关资讯
_1760489453552.png?x-oss-process=image/interlace,1/resize,m_lfit,w_1200/quality,q_90/format,webp)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