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毕业生|跨越9000公里的择校,是无心插柳,也是命中注定



在全球化浪潮中,教育的选择往往成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。对于拥有中英双重文化背景的Rory来说,从英国跨越9000公里来到惠灵顿杭州校区,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移,更是一场关于身份认同与未来志向的深度探索——在这里,他找到了一个让多元文化共生、让创造力自由绽放的理想空间。
在2025申请季,Rory凭借其卓越的学术实力,成功斩获了三所英国历史悠久且声誉卓著的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书。这三所名校分别是享誉全球的爱丁堡大学、位于伦敦心脏地带的伦敦国王学院,以及以创新和研究著称的华威大学。Rory所获得的录取专业不仅涵盖了前沿的计算机科学领域,还延伸至软件编程与设计等多元化方向。
Rory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竞赛型学生,但他有一种令人敬佩的专注力——他愿意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上。惠灵顿杭州校区升学指导在与他频繁深入的沟通中,逐渐从零散的信息中挖掘出他真正的兴趣点,并帮助他将这些热爱串联成一条有逻辑、有厚度的成长路径。
在整个申请过程中,Rory不断在每一个阶段做出及时复盘与策略调整:不盲目追求“高大上”的竞赛奖项,而是聚焦他能长期投入的方向,强调真实贡献与团队协作,尤其在校内影响力上深耕——这些点,最终成为他脱颖而出的关键。
Rory最终收获了梦校的认可,也让我们再次看见:顶尖大学真正看重的,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履历,而是个体的独特性与真实的热爱。

间隔年(Gap Year)的意义,对许多人来说或许是旅行或休整,但对Rory而言,却是一次打破常规的自我重塑。
作为父亲英国人、母亲中国人的混血,他从小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,既熟悉英式教育的严谨,又渴望找到能映照自己双重身份的成长环境。
在这样的探寻之中,惠灵顿杭州校区的中英融合教育模式深深吸引了他——这里并非简单地将中英两国的课程进行机械叠加,而是精心构建了一个东西方思维得以自然交汇、和谐共鸣的学习社群。
“我需要一个既能尊重我的文化背景,又能推动我向新方向成长的地方。”
惠灵顿杭州校区的前瞻性课程设计,广阔的国际化视野,以及那融汇中西、兼容并蓄的学习社群氛围,让他预见了传统英式教育之外的更多可能性。
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,数据科学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。而在数据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的爱丁堡大学,凭借其在计算机科学上的强势地位,成为众多学子的理想目标,也成为了Rory的梦校。
与很多对于专业方向定位模糊的同龄人相比,Rory很早就确定了自己未来主攻的领域,这也让惠灵顿杭州校区升学指导们的调研变得非常有针对性。

不过对于当时的他来说,这个目标还过于遥远——计算机科学涵盖了理论学习、编程语言、程序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,当时的Rory在各方面都才刚入门。
没有相关的基础,搭建基础很重要。第一步,也是对Rory有深远影响的一步,便是编程语言的学习。在惠灵顿杭州校区ICT(信息与通信技术)老师的帮助下,他对编程迅速建立了认知,经过不同项目的锤炼,得到了专业能力的夯实。
Rory始终相信,真正的计算机教育不应局限于教科书。在英国的私立学校,他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:先学理论,再应用;虽然扎实,却总觉得创造力被束缚——而惠灵顿杭州校区的ICT课程彻底颠覆了这一模式。
“这里没有标准答案的追求,而是鼓励我们通过项目式学习去试错、去溯因。”

ICT课程强调计算思维和现实问题的解决,让他得以自由探索个人项目,从简单的编程挑战到复杂的系统设计,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思维的解放。
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们的角色转变——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,而是化身为导师,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深度思考。
“他们不会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,而是通过提问,让我反思每一个决策背后的逻辑。”
这种从“记忆知识”到“表达自我”的转变,让学习变得鲜活而富有意义。

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onald Harry Coase曾说:如果你拷问数据到一定程度,它会坦白一切。
Rory和其他强势的理科生不一样。他不止会做题,他对计算机科学的认识,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。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,创新往往容易陷入“为技术而技术”的陷阱。Rory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:“我的首要问题永远是——我究竟为谁而创造?”
他深知,如果创新不能真正服务于用户,甚至增加他们的困扰,那么再炫酷的技术也失去了价值。因此,在动手编码之前,Rory会花大量时间收集反馈,避免闭门造车。
然而,谨慎并不意味着保守。当项目规划完善后,Rory会大胆采用前沿技术进行突破性尝试。“如果有机会突破边界却不把握,那将是莫大的遗憾。”他坦言,实验必然伴随失败风险,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
“变革者之周”泰国旅途中的Rory
如果要用一段代码形容自己的惠灵顿之旅,Rory会选择递归算法——一种通过不断自我调用来解决问题的编程方法。在校园里的每一个阶段,都像函数的一次调用:回顾所学,然后将自身投入更复杂的情境中。
有时,这个过程会像递归运算一样陷入短暂的混乱,但Rory认为这正是成长的必经阶段。
“关键在于坚持不懈,直至达成目标。”
对他而言,卓越之道的真谛在于永不满足。“始终迭代反思,在每次前行时都比上次走得更远。”这种思维模式让他能够跳出局限,纵览全局,将看似模糊的目标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成果。

“变革者之周”泰国旅途中的Rory
惠灵顿杭州校区对于Rory而言,不仅是一所学校,更是一个让他重新定义自我、探索未来的平台。在这里,他找到了技术与人文的平衡点,学会了在创新中保持清醒,在挑战中坚持迭代。
谈及未来,Rory心中最为炽热的构想,便是创立一个由学生主导的编程社团。这个社团将专注于传授那些同学们渴望掌握的编程语言。对于低年级的学子们而言,这不仅是学习编程的起点,更是探索计算机科学广阔天地的绝佳跳板。
Rory期望借助这个平台,将自己求学期间的所学所感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每一位学弟学妹。他深信,只要有一位学子在毕业时能够由衷感叹:“我原以为自己做不到,但现在我做到了”,那么这份薪火相传的努力便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与成功。

英国著名作家杰夫·戴尔曾说,无论我们追寻什么,实际上我们都在追寻自己。Rory就是在勇敢地追寻自己,那个他热爱的、坚持的、他认为能够为世界带来光明的自己。
如今,站在毕业的门槛上,Rory对未来充满期待。无论是继续深造计算机科学,还是投身科技创业,他都将带着惠灵顿赋予他的思维方式和跨文化视角,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代码人生。
正如他所言:“这不是终点,而是递归函数的下一次调用——更深入、更广阔、更充满可能。”
教师寄语

教导Rory是一段非常愉快的经历。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展现出高度的专注力,并始终致力于追求卓越。无论是何种作业任务,他都能以勤奋的态度和出色的质量完成。
Rory展现出了对编程的真挚热情。出于对代码世界的热爱,他主动开发解决现实问题的程序。举例来说,他曾自主设计开发了一款游戏,尽管有人提出以较低价格收购,但这款作品的实际价值远超报价。然而Rory欣然接受了交易,因为对他而言,编程成果带来的成就感远超过成品变现的收益。衷心祝愿这位青年才俊在未来征程中取得更大成就。
Diane Anthony
信息通讯技术教研组长
相关资讯


